top of page

木の奧義.尋訪台灣木建築》向大樹學建築,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綠色實踐

我們都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豬大哥蓋的茅草屋被大野狼一口氣吹飛了,豬二哥蓋的小木屋被大野狼放火燒燬!只有豬小弟辛勤蓋的磚頭屋禁得起猛烈的強風和火攻,最終憑著睿智讓小豬三兄弟安然渡過危機。然而,這則寓言也要拍續集喔!善於譬喻講故事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將大野狼比擬成威脅現代建築的天災人禍,建築師要問大家:

如果接下來出現第四隻小豬,牠應該蓋什麼樣的房子呢?

尋訪台灣木建築.jpg

via

《綠‧建築家》夏日特輯「木の奧義.尋訪台灣木建築」主題四「匠之技法」,品味總編輯《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邀請國內實踐綠建築的先驅《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陳欣宜進行對話,除了探究職人精神,也分享了九典多件深具代表性的木建構作品,本文同時援引由建築設計領域專家顧問邱茂林與九典兩位主持建築師郭英釗、張清華共同著作的《有氧建築──綠建築的足跡與對話》內容,試圖從諸位重點人物的對談中,進一步探討台灣「綠」建築及木建構哲學。

關心永續發展議題或喜歡木頭構造的朋友,跟著「第四隻小豬」一起來蓋房子吧!

▲《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左)會談《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陳欣宜(右)。

達人簡介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Bio- architecture Formosana)由郭英釗建築師事務所(1995年成立)與張清華建築師事務所(1991年成立)於1999年更名成立聯合執業。公司結合國內外建築師、景觀建築師共同合作,從事建築與景觀的規劃設計專業服務,以永續經營的設計理念(design sustainability)貫徹執行由規劃設計建造乃至使用監測的所有過程。

張清華著名作品包括北投圖書館和花博新生三館,多年來在生態建築上的努力,讓她與郭英釗建築師所共同主持的《九典建築事務所》幾乎成為台灣「綠建築」的代名詞。

◎陳欣宜/《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

2003年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主要參與的建築設計規劃作品包括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與石牌分館、八八風災高雄那瑪夏鄉民權國小重建案、AAM精銳藝術館、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等文教設施,及阿里山賓館、滬尾文創園區等特色休閒觀光產業建築。陳欣宜曾任綠建築活力工作坊、2012台北文化護照「綠建築之旅」、地下流設計交流會講者,分享健康節能綠房子及綠構築設計。

◎朱志峰/《玳爾室內設計》總監

「日式空間設計觀察」社群主人朱志峰,學生時代曾負笈日本學習商業空間設計,特別擅長營造柔暖謙和的日式空間氛圍,室內設計作品講究環境和諧、自然素材之運用,以及細膩手作感。積極闡揚「新和風主義」空間美學的朱志峰,近年來頻繁拜訪日本建築大師、工藝職人、藝術季及進行建築巡禮,熱情學習道地和風精神,為台日建築設計美學搭起新橋樑。

▲在九典公司可見歷年精彩的建築模型與數量壯觀的設計叢書。

綠建築意涵:理性+感性+新科技

陳欣宜首先提到《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設計公共工程居多,公共工程需要經過台灣的發包制度層層控管,接觸層面如同蜘蛛網網絡佈散,也因此中間有許多通關時必定存在的「轉譯」過程,建築團隊及個人需訓練如何抓重點問題,並培養熟悉度,使設計從畫草圖開始,以至營造完工都能被忠實傳達。

再者,九典做為國內綠建築代表,陳欣宜強調在「永續發展」此主體精神不變下,亦需連結理性與感性來從事建築志業,我們可以在《有氧建築──綠建築的足跡與對話》書中深入綠建築意涵:

◎從「感性」的層面,這些建築在各方面皆注重與周遭環境的和諧共處,讓人可以感受到週遭動植物、太陽、風的變化。

◎從「理性」的層面,綠建築本身可以依照效能畫分等級,如認證級、黃金級、鑽石級等,所以每一棟綠建築,為了求證其效能,都必須透過電腦模擬和計算;包括耗電量、再生能源、回收水量、建材使用等,透過所得的數字,確實瞭解所達到的經濟效果。

◎需要不斷運用「新科技」;如更好的空調設備、LED燈具、建材的使用等,增加環保節能功效。

能夠同時兼顧這三個層面,才能成就一棟高效能的綠建築。

▲節能對策需要整體性思考,以南投縣中興新村的工研院中分院為例,呼應地形紋理前低後高的配置,減少基地開挖,維持土方平衡,緊密結合大地、建築與人的關係,切割及拉抬創造多重空間,並保留基地內現有的老榕樹及黑板樹,也保留了這塊土地共同的歷史與記憶。via

綠建築格局,小心標籤化!

然而,邱茂林也提醒「綠建築」的標籤與框限問題:

「『為什麼會想做綠建築?』這個看似簡單、合理的問題,但事實上透露出將綠建築標籤化的方便和限制。在九典建築事務所,通常本身不太用綠建築這個字眼來說明自己設計的建築物,除非是在講『綠建築標章』。其實和所有的建築師事務所一樣,只是在討論機能、討論動線、空間組織、結構系統、設備、材料、景觀,還有建築領域裡頭的文化或美學等因素。而就像檢討法規一樣,當用政府頒布的綠建築技術規範去檢核設計的成果時,它是吻合的。換句話說,它徹頭徹尾和以往傳統設計建築的思維模式沒有兩樣,但是『綠建築』這個標籤,對它想涵蓋的內涵不但無法闡明,反而製造了一些隔閡,把幾千年來建築一直非常重視的聲、光、熱、氣、水全放進了綠建築標章的框架裡頭。」

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的「干欄式」民居(俗稱「高腳屋」)為例:

「大安溪旁排灣族人在幾百年前所發展的高腳屋,也是一種面對氣候與鼠禍的對策,運用智慧選擇當地材料(桂竹、樟樹與相思樹等)與工具所發展出生存的環境。建造高腳屋的施工技術在當時就是高科技。倒U型的柱頭來防鼠爬到屋上。原住民屋子具有與環境共存的能力,也沒有擔心是否有能源的問題。」邱茂林說道。

▲高腳屋具有與環境共存的能力,只要能達成人、建築與環境和諧,就是好房子,不用拘泥「綠建築」標籤。© gordonpeng

遵循生生不息的「大樹法則」

九典在許多作品中表現出亮眼的木建構,事實上這些作品都是環繞著既有存在的樹木開始思考設計的,為了維護樹木生存、增進建築舒適度、體會綠環境及綠建築,也常藉由五感(視、聽、味、嗅、觸)作為融入環境的橋樑。

郭英釗:「我們許多建築案例都是因為基地中的大樹才起頭構思設計,建築與環境的關係隨著時代改變,大樹法則就是找出自然的生存道理,生命從成長到結束有其過程。生物學(biology)或生態學(ecology)是解釋萬物生存關係,對現代建築師是一門重要且可重新認識的學科,所以最近我們思考樹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構想其輪廓作為設計的基礎,稱之建築的『樹學』(Treeology)。」

「樹學」(Treeology)是關於如何從樹中學到生態發展之道,從樹的學習中發展成為永續環境的道理,以及發展成綠建築的道理。」

「沒有這些大樹,就沒有目前的配置。建築沒有一定的形狀,我們採用很被動的設計方式,因為保留大樹而建築物退縮了,形成自然生態的體驗場所。」

▲花博新生公園展館設計以樹為主體,保留基地內大部份的老樹,更新植許多台灣本土植物,並創造一些濕地環境,提供多元生物環境。via

▲建築外部加以覆土形成小丘,沿坡道可到小丘或建築物上觀賞風景。via

郭英釗:「外觀木頭的好處,它其實對整個溫室氣體是有很大的幫助。那些木頭,像二氧化碳的存放槽一樣,因為樹吸收二氧化碳並行光合作用,木頭是二氧化碳的凝固體,拿來蓋房子它就回不去大氣,而今天的問題是大氣裡二氧化碳太多,若利用木頭的特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就會減少,所以用木頭來做任何事都是好的,基本上對目前的溫室氣體的減量是有幫助的。」

「樹木是可以不斷生長,生生不息,不像是鐵或是鋼,蘊藏量用完了就沒有了。當然用木材的先決條件,是林木必須是從管理良好的林場來。例如花博新生三館的木材主要來自於美加地區經永續林木認證(FSC)的木材,部份來自台灣竹東地區造林疏伐的木材,這些木造建材也都省下了不少的碳。」

陳欣宜補充,新生公園的入口迎賓廣場採用離台北最近的森林中的台灣柳杉木,建材使用考慮到減少碳足跡;為防止濫砍濫伐與病蟲害問題,應重視選擇有出廠證明的商業林場。

▲善加利用木頭特性可減低二氧化碳,對溫室氣體減量有幫助。via

「環保是前提,創新是重點,節能是目標。例如雙層牆(double skin)的作法,北歐可能用雙層帷幕玻璃來處理,那是因為高北緯度地區需要太陽光時間長。在台灣則是隔絕或延遲熱輻射。創新的手法可以用來減碳與節能。」郭英釗說道。

▲創新科技可以用來減碳與節能,花博三館輕質綠化屋頂,軟化台北天空線,並降低都市熱島效應,以中央監控系統自動偵測外部氣候,可自動調節室內空調。via

台北花博會新生三館,包括夢想館、未來館與生活館,以「共生綠洲,永續花園」(Symbiosis Oasis, Sustanable Garden)標題獲選競圖,不僅獲得綠建築的鑽石級認證,也榮獲2010年台灣建築獎的首獎。除了綠牆節能設計、生態池、雨水回收、水生植物淨化水質、自然通風採光、太陽能板、智慧能源監視系統等,讓建築物與環境地形的融合是最大的特色,成為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EEWH)的最佳示範。

回到「第四隻小豬的建築」問題

草屋、木屋、磚屋三種素材建構其實各有舊時代古樸的韻味,只是在童話故事中顯得高下立判,難道天然建築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郭英釗表示,現代建築以環保為前提,在材料上和觀念上仿生創新,藉此促成生態平衡,張清華也提出見解:

「如果第一隻與第二隻小豬的房子稍加強化工法,就可以是既生態又堅固的房子。許多材料看似脆弱,尤其是自然材料,或是隨手可得沒有加工的材料,稍加應用,也可以有不同的效果。」

接下來我們要來探討豬二哥的「木造建築」如何強化工法,變身強壯又迷人的Eco House!

檢視台灣木建築

《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長期施作日式空間設計,木頭不僅是打造日式空間的重要元素,也是朱設計師相當喜歡的材質,尤其是「山形紋」明顯的栓木,粗獷度夠,極富個性;最近較常使用的木種則是結構力最強的花旗松,常從北美直接進口原木做為樑柱。比較昂貴的木種,例如梧桐木和檀木;台灣人偏好的木種則傾向由設計師及市場能見度主導,如十幾年前山毛櫸相當風行,能見度高,大家都認識它,因此蔚為流行。

朱志峰表示,室內設計界很多剛入行的學員,其實不會去體認木頭種類,多半從建材表篩選「木皮」開始,例如柚木、橡木、胡桃木等都是常見的室內設計建材。

▲朱志峰善於應用木頭打造溫馨的新和風空間。※case介紹請點我

話鋒一轉,朱設計師自室內設計經驗出發,請教陳欣宜建築師在與業主溝通木建構時,是否也常被質疑木頭以台灣溼熱氣候狀況易遭蟲蝕、泡水易腐爛等問題。

「台灣真的沒辦法做木建築嗎?那日本人當年怎麼有辦法留那麼多房子在台灣呢?」

▲朱志峰好奇請教建築師:台灣氣候條件真的不適合做木建築嗎?

朱設計師一語未落,陳欣宜建築師即點頭如搗蒜地笑道:「當然有啊!常常被問到!」陳建築師表示:「建築會隨著時間、氣候變化,房子是人居住的,照顧木頭跟照顧居住的人一樣,如果人在裡面是舒服的,不該淋到雨的地方不要潑到雨,或設計良好的導水、排水系統,不要積水,樓地板與接觸土地隔開,用土台架高,照顧到木頭建築的諸多細節,狀況就會好很多,基本上還是室內環境讓人舒適,對木頭就舒適。」

我們也可以在九典的著名代表作──北投圖書館,得到木建構的珍貴經驗,公共建築要以木作處理不容易,北投圖書館是如何做到的呢?

▲北投圖書館融入當地生態及歷史文化環境,猶如大自然中的一本書,2007年獲得EEWH綠建築鑽石級標章以及台灣建築獎首獎等諸多大獎。攝影/鄭傑仁

邱茂林:「北投圖書館構造包括多種方式,底部是鋼筋混凝土,主體建築是鋼構,皆有其構造與防火規範。由於屋頂與門窗是木構造的施作,木構造必須考慮氣候與細部等問題。台灣夏季天氣高溫潮濕又有颱風,雖然以前木構造是一種很普遍的工法,但是木構造在現代建築較不常用,即使是門窗也要考慮其後處理,以避免彎曲與蟲害等各種天然問題。所以設計者必須面對問題並小心處理問題。進口的花旗杉已經過處理,因此只有長期歲月後色澤變深的問題。」

「此外,積成板木料必需作木材防火試驗,因此送到內政部營建署的實驗室作測試。首先設計原來的尺寸送到實驗室,防火實驗是將木材放進去焚化爐關起來,計時燒一小時,最後必須燒引後鋸出剖面來證明木料的內部尺寸仍是結構強度所需的。」

▲空間採用中國園林藝術中的「借景」手法,特別降低書櫃高度,將室外綠意引進室內,讓室內空間變得更寬敞明亮,視野也可以向外無限延伸,選用溫暖質樸的木質書櫃,也營造出彷彿身在公園中閱讀的氣氛。攝影/鄭傑仁

郭英釗:「扮好大自然圖書館的角色,如同書一般回收與循環再利用。採用全面使用回收製成的建材,或可以完全回收之建材。減少沒有必要的裝飾,增加材料的設計。使用生態塗料,而非化學塗料。」

邱茂林:「在一次台鐵車站的競圖,建築師和結構顧問討論屋頂結構系統時發現,屋頂用殼的結構行為,可以同時滿足造型、空間和結構的要求,也可以減少許多結構材料的重量。」

「外殼系統化的想法大概是從北投圖書館開始的,因為外牆門窗要用木造,所以當時建築師必須深入去瞭解不同木材的特性、價格和木門窗的細部,尤其是作為帷幕牆或一般窗戶時作法有什麼不同。」後來的淡水藝術工作坊正面大帷幕牆,以及花博新生三館的木門窗系統,也相繼接續「殼」的作法,並加以改良。

▲圖書館的木構造零件全靠國內結構技師與建築師的合作。攝影/鄭傑仁

邱茂林:「系統的省能,比計較材料的使用更為重要,建築師應該提供其顧問主動出擊的空間。結構技師若能於規劃階段提出綠色構造工法,與團隊共奏節省資源的空間進行曲,就不致讓建築師的指揮棒空轉而找不到真正著力點。國內的結構設計師配合傳統的建構思維,普遍放棄了過去資源能源相對匱乏時代大量使用木構造、竹構造及其他降低加工等的基本構造能力。因國內對系統工業化及工藝化的通用品很少,北投圖書館的木構接頭及相關木構造的零件就完全需要靠國內少有可以執行的結構技師與建築師的合作一個個畫出,為此,一聽到建築師又來了,結構技師們都苦笑。然而完成後,他們都很有突破困境的成就感。」

▲高雄市那瑪夏民權國小,在八八水災之後,以原民文化思考重建工程,從原住民傳統的住宅型態「高腳屋」延伸為校舍,同時肩負避難中心功能,並且裝置六座3000瓦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光電補充颱風季節避難中心的電力需求。via

▲那瑪夏民權國小建築模型。

▲台東縣太麻里向陽薪傳木工坊,因應2008年莫拉克颱風後百萬噸漂流木處理問題成立,製作漂流木家具或精緻小物,重新賦予漂流木生命。

培育棟樑,推廣日本職人精準度

朱志峰分享過去走訪日本,親見隈研吾多件細膩、數大就是美的建築作品(如齒科博物館、福岡太宰府星巴克及微熱山丘東京店等),除了驚豔隈研吾大膽的設計狂想,稱讚「結構美太有吸引力!」也不禁好奇日本的木工職人究竟是怎麼做到技法精準度的?朱志峰進一步闡述與日本木工職人共事的經驗,除了配備的機具精密先進,職人們工作的專注及負責態度,也在在令人欽佩。

▲朱志峰繪圖說明日本職人先進的鑽具設計。

陳欣宜建築師回應:「日本老房子屋齡動輒幾百年,保留計劃有良好的系統與技術傳承,已經培養了一批專業人員,也有年輕新一代加入維護大業,讓地方的記憶得以被保留,累積文化厚度。日本除了木造建築技術比台灣成熟,也擁有大片的林場,產業鏈相當健康。而台灣本身古蹟很少,有保留的更少,有些老師傅空有一身好手藝卻沒有弟子傳承,有技藝的人開始凋零萎縮。」

「當代建築走兩個大方向,越地方和越國際。有些選擇跟當地藝術家合作,讓本來沒有被看見的被看見。很多業者也許會想建築要做什麼風格,但現在已經不是風格問題,而是能提供什麼服務特色?」

朱志峰設計師也認同這種品牌概念:「如果繼續做寬就看不到我們,已經認同某個想法之後,應選擇一個理念成為中心思想徹底貫徹。」

▲《玳爾設計》朱志峰設計師與《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陳欣宜建築師對話木建構與綠建築。

▲採訪當天,密集開會討論的九典團隊。

對談最後,陳欣宜建築師特別推荐大家閱讀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哪啊哪啊~神去村》,這本感動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小說以溫馨詼諧之筆描述進入林場實習的青年故事,除了傳達對大自然的尊重,也重新檢視世俗價值觀及人類生命態度,電影版最近在台灣上映,編輯同步口碑推荐!

綠色教育需在生活中學習並實踐,拿掉標籤,以誠敬的心一起關心維護我們美麗的綠建築家吧!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Bio- architecture Formosana

官網:www.bioarch.com.tw

電話:02-2831-3377

地址:台北市忠誠路一段111號5樓

玳爾設計-朱志峰

facebook:日式空間設計觀察

風格專頁:和風主義

Blog:dgdesign.pixnet.net/blog

信箱:dgdesign@ms24.hinet.net

電話:02-8992-6262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華路一段8號11樓

【編輯:蔡舒湉/攝影:蔡鴻民、鄭傑仁/協力: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Design with purpose: 

 

DESIGN IS A CREATION WITH PURPOSE设计是有目的的创作行为.

 

K360 blog, 名字的来由,绝非只要做第一NB的博客,而是要做第一个内容偏碎片化、轻松随意的微平台,时不时可以ha个ppy一下,大家把它当成一个用来小歇、养眼的非必需品,把它当成设计媒体里的内涵段子。它不严肃、不正式、不长篇大论,用它,可以起到一个管中窥豹的作用,了解这世界上35-45岁之间的设计师在想什么,在看什么,看看设计大咖们在做什么。如果你有任何觉得不错的作品,我们很乐意帮你发声。张爱玲说的好,出名要趁早!:)因设计、为设计,我们希望和你长久在一起!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